国内上市时间:97年10月
破案奖金:2000元
图片提供:江先生
拍摄时间:97.6.2
拍摄地点:中山高嘉义南下路段
预计今年第四季登场的国产化Fit终于被逮到了,虽然它被放在拖车板上用车罩包住,但因这层外罩是半透明的故可清楚辨认是一部Fit!由于这是在六月初中山高嘉义南下路段所拍摄,不禁让人合理怀疑此为试作版本,在赴ARTC认证后要送回台湾本田的屏东工厂
去年东京车展发表的第二代Fit,在日本一上市就佳评如潮,获得优异的销售成绩,能有如此的表现自然是产品规划符合潮流。譬如其油耗极为节省,具有每公升逼近20公里的能力,其次虽然它为3米9的掀背小车,但在平底高顶与车舱前移的设计下,展现了绝佳的空间营造,配合多变的座椅机能和美感造型后,可说完全命中了当下国民的用车需求。
儘管从时间点来看,Fit切入国内的时机稍嫌晚了一些,但以其各项设计与形象来看,未来在10月上市后必将冲击到小车市场,甚至有不小机会能扳倒常胜军Yaris,而且在Fit到位让Honda Taiwan的车系阵容更加完整后,相信本田的车厂排名也至少会再上升一名,为何笔者敢如此预测?只因这部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。
ULTR设计 空间机能性超强
现行国产Honda车系均属于泰国主导的亚洲/大洋洲规格,由于Fit在泰国称作Jazz(欧洲亦同),因此我们特别向台湾本田求证,确定其车名仍为Fit;而原本即将RV概念与小型掀背车作融合的它,在进入第二代后也更为实用、有丰富的机能性,加上外型相当锐利、涂装非常鲜豔,对于喜爱户外运动的年轻族群肯定有不小吸引力。
车身、轴距经过适度放大且车头更短、更倾斜的New Fit,目的当然是要营造更大的空间与开放感,同时其42公升的油箱是沿着两侧大樑装在前座下方,相对有利于重心外,也能让后座和行李厢底板平整化,进一步展现出「ULTR」的魔术空间变换。举例来说,Fit的标準行李厢容量即达到426公升,并且可作三种隔板的变化而便于置物,更厉害的是一次动作便可前折的后座,能带来1475~1720mm的全平面深度,配上1280mm的室内高后可直放26吋登山车,肚量之大非同级对手可比拟。
另一方面,Fit的前座后倒可变成车床,助手席椅背也可向前打平来放置2米4的大型冲浪板,这样的小车有如此机能性确实不简单,不由得让人佩服设计师的巧思。内装部份Fit以立体式控檯为主轴,搭配运动气息浓厚的三环仪錶、三幅凹面方向盘,而且这多功能方向盘还附带换档拨片,加上所有控制旋钮往驾驶处集中,以人为本的概念由此亦不难看出。
至于动力部份,国产Fit将搭载以低油耗着称的SOHC i-VTEC 1.5升引擎(L15A),变速箱则是日本海外版统一的五速手自排,其出力并有120hp/14.8kgm的水準,加速性应该算是轻快一派。此外,本车的悬吊採小车惯用的前麦花臣、后拖曳臂型式,操控性据说以灵活见长,而G-CON车体组合ABS、EBD、前双安与预缩安全带,也让它有极佳的防护性,整体绝对不负大家的期望。
最后,依照过去台湾本田的订价策略,相信Fit会按配备区分三~四种车型,价格则应比照Yaris再稍高一些,如果你最近有入主小型车的计划,那幺这部车很值得等待,因为它又是一次「跨越级距」的实践!
第二代Fit的外型相当年轻、动感,并且展现了蕴含RV元素的运动气息。